歐華作協2009年維也納年會,遊覽美泉宮,徜徉音樂城 (旅遊 / 德國)

2023-03-03

作者 高關中(德國漢堡)


會議過程重播

這次年會,30餘位來自歐洲各地的華人作家和特邀人士相聚在世界音樂之都-奧地利的首都維也納,參加了由歐洲華人作家協會舉辦的第八屆年會及在奧地利的采風之旅。新會員楊翠屏(法國)、穆紫荊(德國)、高蓓明(德國)首次與會,受到大家的熱烈歡迎。

旅居紐約的著名女作家施淑青,澳大利亞雪梨(悉尼)華文作家協會榮譽會長何與懷,大陸作家、世界華文微型文學研究會秘書長淩鼎年、上海文藝出版社《小說界》常務副主編謝錦、《人民文學》雜誌社的趙智等特邀人士也出席了這次年會。這次年會首次邀請了中國大陸文學界人士,與會者對他們的到來表示了歡迎。

歐洲華人作家協會自1991年成立後,會員一直以來自臺灣的華人作家為主。會長俞力工向記者介紹,協會目前有會員60餘人,近年來接納了一些來自中國大陸的華人新移民會員。由於居留在歐洲來自港澳臺的華僑人數逐漸減少,而大陸移民卻一直在增多,歐華作協成員組成的這種變化也是必然的。

在海外華人作家群中,女性在人數上佔據了明顯的優勢,這在歐華作協中也不例外。究其現實原因,可能是華人在海外生活不易,有業餘時間筆耕不輟的人並不多。一些華人女性在生活得到保障的同時,比較容易拿起筆來記下自己的思緒。

著名女作家施淑青在會上說,所有的華人女作家應該用自己的筆更多地涉獵大題材。她認為,儘管書寫歷史的作品眾多,但真正用女性視角寫就的卻幾乎沒有,而反映歷史題材的作品,正是缺少這種女性的角度與分析。在眾多波瀾壯闊的現實面前,女性與男性的感觸點是不同的,而女性闡述的加入正是對世界、對社會認識的一種補充。

這次年會上,由李永華副會長倡議,推行「以書養會」的方針,策劃出書,發動全體會員寫作,出版各類文集,隨後幾年,好幾本歐華文集都已問世。追根尋源,就是這次年會的成果之一。

大會選舉產生新的理事會,其中會長為俞力工,副會長朱文輝、謝盛友、李永華,秘書長郭鳳西,副秘書長麥勝梅。

5月22至24日,歐華作協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舉行第八屆年會。會後又進行了4天的(25-28日)采風活動。感謝會友宋婷,作為記者採訪全程,並在瑞士主流媒體瑞士資訊(swissinfo.ch)以《瑞士華人作家參加歐華作協年會》為題發表了報導,為我們留下了珍貴的資料和回憶。


音樂之都美泉宮

這次大會是第二次在維也納舉行。重點是遊覽美泉宮和與音樂家有關的景點。

人常說,不看美泉宮,不能言到過維也納。美泉宮(Schönbrunn,音譯申布隆)座落在維也納西南郊,距市中心5公里。美泉宮得名於一眼泉水,宮殿完工於特蕾西婭女皇(1740-1780年在位)時代。它酷似法國的凡爾賽,猶如中國的頤和園,為皇家夏宮。氣勢磅礴的宮殿全部用淺黃色大理石修築,內有1400多個房間,宮殿前面的園林規模宏大,花木似錦。

這裡是莫札特以六齡童演奏鋼琴出名的地方,也是1815年維也納會議的會址。弗蘭茨·約瑟夫一世皇帝1830年出生于美泉宮,1916年在此駕崩,他在位68年,是世界上在位最久的君主之一(法王路易十四在位72年居第一)。他和伊莉莎白皇后(茜茜公主)長期生活在這裡,電影《茜茜公主》很多場景就是在美泉宮裡拍攝的。現宮內陳列著反映當時宮廷生活和社會風貌的實物,油畫和照片,同時展出皇室收藏的世界珍奇文物,其中包括中國古代瓷器和工藝品,宮內還有一個完全是中國擺設的「沙龍」。

宮殿前面的園林規模宏大,花木似錦。按幾何形狀構成的花壇十分美麗。遠處的山丘下建有宏大的海神噴泉。山丘上是高20米,寬80米的柱廊,建於18世紀,紀念帝國的戰功。美景宮動物園創辦於1752年,據說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動物園,內設熊貓館,展示從中國租借的大熊貓。1996年,美泉宮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維也納是音樂的世界,是許多音樂奇才誕生和施展才華的地方,是歐洲許多古典音樂以及「華爾滋」舞曲的故鄉。世界級的偉大音樂家,如海頓、莫札特、貝多芬、舒伯特、約翰·斯特勞斯這些光輝的名字,都與維也納分不開。他們的樂曲千古不朽,百聽不厭,成為維也納最寶貴的遺產。他們的故居、創作地、表演地、墓地、紀念碑成為世界各國音樂愛好者瞻仰的聖地。

維也納常被譽為「音樂之城」,主要的演出場所和著名音樂家的雕塑,都分佈在戒指環上。我們先從戒指環東邊的市立公園(Stadtpark)開始遊覽,這裡豎立著約翰·斯特勞斯(1825-1899)的金色塑像。他因創作圓舞曲《華爾滋》而聞名於世,被譽為「圓舞曲之王」。面向小水池,金色造型的斯特勞斯,正在聚精會神地演奏小提琴,背後一座白色石刻拱門上,刻著一群翩翩起舞的仙女,生動地烘托出這位「圓舞曲之王」演奏名曲時候的動人風采。他一生中創作了許多描繪維也納人情風貌的名曲,《藍色的多瑙河》及《維也納森林的故事》就是其中最著名的兩首。公園裡還有音樂家舒伯特和布魯克納的雕塑。

音樂大師貝多芬(1770-1827)的青銅雕像矗立在市立公園南側的貝多芬廣場(Beethovenplatz)上。貝多芬年輕時從德國波恩來到維也納,他28歲聽覺出現故障,晚年全聾。但他以驚人的毅力進行創作,《英雄交響曲》、《田園交響曲》、《第九交響曲》等名篇都是在他喪失聽覺後完成的。

時至今日,維也納仍集中了世界一流的音樂人才。以馳名世界的維也納少年合唱團為例。這個合唱團是1498年由馬克西米連一世皇帝創建的。團員都經過嚴格的挑選和訓練。海頓和舒伯特曾是該團的團員,莫札特則是首席作曲家。他們經常出國巡迴演出,以甜美悅耳的歌喉聯絡各國人民的情誼,成了奧地利出色的文化使節。

沿著戒指環,繼續向南,在卡爾廣場(廣場上座落著特蕾西婭女皇之父查理六世所建的巴羅克式卡爾大教堂)東邊不遠,座落著音樂之友協會大樓(簡稱Musikverein),音樂愛好者們所熟悉的「金色大廳(Goldener Saal)」就在樓內。維也納擁有眾多的音樂廳,其中最大最華麗的一個就是音樂之友協會。大樓內有3個音樂廳,從正廳中間白色大理石樓梯走上去,就是音樂愛好者們所熟悉的「金色大廳」。

這座大廳1869年建成,是維也納愛樂管弦樂團的根據地,著名音樂家勃拉姆斯(1833-1897)曾主持音樂大廳的活動。場內金碧輝煌,演壇背後樓上的金色鏤花欄杆後,矗立著三排巨大的金色風琴樂管。正廳兩邊金色牆壁前,肅立16尊大理石雕的金色音樂女神。樓上兩翼包廂後的金色大門口,敞置著歐洲歷代音樂大師的金色胸像。整個音樂廳造型美觀大方,色彩和諧,本身就是一件完美的藝術品。大廳長51.2公尺,寬18.9公尺,高17.6公尺,可供400人演奏,容納2000名觀眾。傳統的新年音樂會一年一度在這裡舉行,演出最為精彩。會上演奏施特勞斯和其他著名音樂家的不朽名曲,表示辭舊迎新。

繼續向西,就看到了舉世聞名的維也納國家歌劇院(Staatsoper)。它與米蘭歌劇院,巴黎歌劇院、紐約大都會歌劇院齊名,是世界上聲譽最隆的歌劇院之一。它於1869年建成開幕,是一座高大的方形建築,系仿照義大利文藝復興式大劇院的式樣,全部採用淺黃色大理石築成。正面高大的門樓有5個拱型大門,樓上有5個拱型大窗,窗口上立著5尊歌劇女神的青銅雕像,分別代表歌劇中的英雄主義、戲劇、想像、藝術和愛情。在門樓頂上,兩邊矗立的是騎在天馬上的戲劇之神的青銅塑像。門樓內的牆壁上畫的是莫札特最後一部歌劇《魔笛》中的精彩場面。劇院內樓下樓上(第四、五層)共有1642個座位,背後還有567個站位,一、二、三層還佈置著100多個包廂。國家歌劇院不惜重金聘請世界著名歌唱家擔任歌劇主角,又以樂壇稱雄的維也納愛樂管弦樂團作為常任歌劇樂隊。這家歌劇院已成為維也納這個音樂之都的重要象徵。到這裡欣賞歌劇,是萬千遊客及來訪國賓必不可少的一項活動內容。

沿著戒指環再走不遠,就到了皇宮花園(Burggarten),這裡豎立著大音樂家莫札特的白色大理石雕像。他正在苦苦地思索著,彷彿在捕捉一組奇妙的音符。莫札特(1756-1791)在短暫的36年生涯中,有1/3的時間在維也納度過。他的許多著名的歌劇如《魔笛》、《費加羅的婚禮》、《唐璜》,都是在維也納寫成的。

當天,與會者還到外區參觀了歐洲最古老的修道院啤酒廠。


莫札特家鄉薩爾茨堡

會後安排了幾天的旅遊節目,重點參觀遊覽了莫札特的家鄉薩爾茨堡。

薩爾茨堡(Salzburg)是世界知名的音樂之都,「音樂神童」莫札特的出生地。這裡大街小巷到處充滿著藝術的氣息。全世界每年來這裡學音樂、美術的求學者絡繹不絕。隨便街邊彈唱的歌者都有藝術家的風範,讓你無法把他們和街頭藝人相提並論。

薩爾茨堡又是奧地利最秀麗的城市。教堂、城堡、宮殿等名勝隨處可見,被譽為「北方羅馬」。它既有城市的規模,又有小鎮的宜人景致。如詩如畫的老城區1996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這對一個城市來說,是少有的榮譽。

來到薩爾察赫河邊,跨過行人專用的馬卡特橋(Makartsteg),就到了老城區。橋南不遠有一條繁華街,叫格特萊德巷(Getreidegasse,意為穀物巷),只有三公尺寬。兩旁商店雲集,每家商店都掛著精緻的鐵製招牌,很多都是老字型大小。這條街上幾乎沒有一件商品、沒有一家咖啡館不是與莫札特的名字聯繫在一起的。莫札特咖啡館、莫札特巧克力球、莫札特鑰匙鏈、莫札特肖像畫冊,應有盡有,舉不勝舉。遊客們來此都要買上一兩件莫札特的紀念品,帶回去緬懷這位偉大的古典音樂家。

這條小街的9號,是一棟老式5層樓黃色建築,懸掛著紅白相間的奧地利國旗。1756年1月27日晚,莫札特就出生在這座建築的四樓。他父親是薩爾茨堡宮庭管弦樂團的小提琴手。全家1744年入住在4樓上一套3間的地板房,直到1773年搬走。臨街的一間是起居室,中間是臥室,後面是書房。房間雖然比較低矮,但還顯得寬敞整潔。

從格特萊德巷西頭向南,就在老大學樓對面,座落著薩爾茨堡音樂節的中心會場——音樂節劇院(Festspielhäuser)。

格特萊德巷東面通到老市政廳的小街名為猶太巷(Judengasse)。從這裡出去就到了莫札特廣場(Mozartplatz)。莫札特廣場是薩爾茨堡的精神中心,經常有許多年輕人從清晨到深夜在這裡活動,舉行各種不同的音樂演奏。廣場中央聳立著一座莫札特銅像,石座上的莫札特身穿緊身上衣,肩披斗篷,一手握筆,面部和神情剛毅瀟灑,似乎正在構思一首新的交響曲。由於薩爾茨堡人喜歡用花來點綴城市,因此在莫札特雕像下設有花圃,讓雕像在五顏六色的鮮花襯托下更加栩栩如生。莫札特去世時只有35歲,所以這座銅像的樣子也很年輕。

走出莫札特廣場西南口,迎面便是大教堂(Dom)。這座教堂由維吉爾始建於774年。1628年,改建為文藝復興後期建築,但受到巴羅克式的影響。大教堂北側是老城最大的官邸廣場(Residenzplatz)。廣場中央有一個大噴泉,建於1659-1661年。它高15公尺,是義大利境外最漂亮的巴羅克式噴泉。

廣場西側是歷代大主教的宮殿府邸,他們統治薩爾茨堡1000多年。現在看到的這座大主教官邸(Residenz),是1619年完工的。宮殿為四層樓,大約有180多個廳室房間,一些豪華廳室佈滿壁畫、掛毯、油畫、雕塑和灰泥雕飾,其中包括白廳(Weisser Saal)和皇帝廳(Kaisersaal),後者懸掛著哈布斯堡皇族的肖像畫。最值得一看的是莫札特年輕時演奏過音樂的騎士廳(Rittersaal)。現在(主要是夏天)還在這裡舉辦音樂會。

從火車站到薩爾察赫河畔這一片,是新城區。其實這片新城區也有幾百年歷史,只是相對于老城區較晚而已。從火車總站沿Rainerst南去,馬路穿過鐵路下面的過道繼續向前,就到了新城區最主要的景區——米拉貝爾花園和宮殿(Mirabellgarten und Schloss)。這是18世紀建造的花園。園內噴水池、花壇、經過修剪的樹木和美麗的雕像(希臘神話中的酒神、丘比特、月亮女神、阿波羅等等),錯落有致。花木扶疏,美如畫卷。景色的確美如其名(米拉貝爾為「美景」之意)。從這裡遙看老城景色也不錯。

202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