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修伯里的母親 :小王子的星星 (傳記 / 法國)

2023-02-17

作者 楊翠屏 (法

我們都曾聽說過: 成功、 傑出的男人背後,通常會有一位賢明的妻子。聖修伯里 (Antoine de Saint-Exupéry) 卻有一位獨特、 偉大的母親瑪莉 。

熱愛音樂的貴族家庭

瑪莉‧ 得‧奉斯哥隆孛 (Marie de Fonscolombe,1875-1972),出生在法國南部拉摩勒 (château de La Mole) 城堡。祖父艾曼紐耶 (Emmanuel) 被拿破崙三世封為拉摩勒男爵,他亦是羅馬聖塞西莉學院 (académie Saint-Cécile) 院士,艾克斯普羅旺斯 (Aix-en-Provence) 的管風琴演奏家,作過許多彌撒曲。瑪莉因家族徽章多增加了音樂,而感到榮耀與驕傲。父親查理 (Charles)繼承祖父的音樂細胞,她讓子女學習樂理、歌唱。音樂伴隨瑪莉一生,再加上繪畫與詩歌兩項嗜好,讓她對抗生活中的逆境。

在里昂一家教會女校就讀,校長是繪畫及音樂老師,影響瑪莉的藝術素養。校長注意到這位學生的美術才華,請家長為瑪莉在里昂一所著名的造型藝術學校註冊學習。她也在紅十字會上過課,最後獲得護士文憑。

1896年6月,瑪莉與保險公司視察員冉‧得‧聖修伯里 (Jean de Saint-Exupéry,1863-1904) 結婚。青春少女的詩意直覺,像她那個時代大多數女孩一樣,成婚的主要目標是賦予生命,嫁給聖修伯里是給兒子一個很美麗的姓氏。況且, 聖修伯里的貴族尊號還是從11世紀傳承下來的。


生命的考驗

八年期間三女兩男陸續出生: 瑪莉-瑪德琳 (Marie-Madeleine)、西蒙(Simone)、安端 (Antoine)、方沙 (François)、嘉布葉爾(Gabrielle)。幸福歲月並不持久,1904年3月,41歲的丈夫因心臟病突發驟逝,瑪莉28歲成為寡婦。幸虧有她摯愛父親財務與精神支柱。瑪莉一位住在里昂、無子嗣的女親戚特伊高伯爵夫人(La comtesse de Tricaud),使她成為繼承人。伯爵夫人在里昂東北部50公里聖莫里斯德雷芒 (Saint Maurice de Rémens) 擁有一座城堡,聖修伯里孩子於此度過快樂童年。

安端的弟弟方沙15歲因急性心包炎(péricardite aigüe )過世。身體一向贏弱的大姊,無法接受正規教育,經常在家,29歲因肺結核離世。


母子情深、連心

不知是否安端年幼 (3歲多)喪父,故很依賴母親。中學時期與弟弟到父親的故鄉勒芒 (Le Mans) 求學,母親與他們同住。有時候她須回里昂處理一些事情,兒子經常給她去信: 妳是我生活中最好的...當我悲傷時你是唯一的慰藉...有妳在的房子讓我有安全感。妳是我的福星,我需要妳的保護。

他到史特拉斯堡 (Strasbourg) 服兵役、到摩洛哥時,會向母親敘述見聞,其書信筆觸,顯露出未來作家的端倪。瑪莉曾在孩子小時候,啟發他們欣賞地中海的朝陽,現兒子向她描述北非大西洋的日昇及落日餘暉。依照個人興趣,瑪莉擁有開啟孩子藝術發展的才華。安端遺傳母親的詩人敏感性及文學天賦。

安端的書稿《南方郵航》及《夜間飛行》,皆請母親過目、評論。她鼓勵他繼續撰寫小說。遇到職業上的挫折,他也向母親傾訴、求助。也數度尋求她的金援。母親是他的燈塔、避風港。


飛行員職業

13歲時,安端在國中一個題目自選的法文作文<一頂禮帽之奇遇』(l'odyssée d'un chapeau haut-de-forme)>,老師讚賞其文筆與豐富的想像力,此文亦獲得全學年第一名。不過他的學業成績並不傑出,通過文組的高中畢業會考後,再到巴黎聖路易中學就讀,準備海軍軍官學校競爭激烈的入學考,但榜上無名。

他在服兵役期間確認、決定當飛行員的志向。讓瑪莉非常擔心,因當時飛機不是十分安全,一想到兒子飛到數千公尺上空,令她焦慮不安。親戚朋友都說安端是個魯莽、膽大妄為的人,遲早會被判死刑。瑪莉以柔和語氣請兒子三思。但勸阻無效,只好尊重成年兒子的選擇與決心。

他向母親表達: 媽媽,我超愛這項職業。妳無法想像在4000公尺的高空上,面對馬達,我享有的寧靜與孤獨。她無法體會兒子奇怪的幸福,她只想像高空飛行之危險。

但在閱讀完《南方郵航》稿件之後,從這本自傳性小說,瑪莉較能了解為何在大地與星星之間,兒子選擇危險的生活方式。於此空間,他不僅成為飛航先鋒,亦成為有詩人感性的作家。安端追憶弟弟之死,死亡帶來的大混亂,但最後總會歸於和平、靜默。


悲天憫人的情懷

1914年8月,歐洲有戰事。瑪莉在安貝錫歐 (Ambérieu-en-Bugey,里昂東北部60公里) 火車站設立一個醫務室,以治療、看護火車載來的傷者及病患。戰後紅十字會頒發鍍金銀牌獎章給她,感謝她多年的奉獻與服務。

1927年冬天,瑪莉前往法國北部比卡爾迪 (Picardie)地區,替紅十字會做事,在一村落當社會助理。早上在們診所幫助醫生。下午五點至七點,看顧、教導小孩 (很多是戰爭孤兒)。對村民而言,聖修伯里女士不是紅十字會的護士,她是一位行善事的修女,一位女聖人。她也去諾曼第服務。1928年9月,一星期數日,她在里昂「苦難女子協會」(les Dames du Calvaire,成立於1842年,延續至今),照料癌症病患及結核病者,提供絕望者精神支柱。


化悲憤為力量

瑪莉18歲時,似乎前途似錦,但生命給她開個玩笑: 丈夫早逝,三個孩子比她先走,苦嘗白髮人送黑髮人之喪子哀悼。只有小女兒結婚生子,有一個家庭生活。這些生活考驗,讓她展現慷慨、慈悲、大愛與勇氣。

1972年2月2日,瑪莉已做完人生的功課,蒙主召恩,與她最鍾愛的兒子東尼歐 (Tonio,她如此稱呼安端),在永恆的國度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