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陰暗老屋也能賣上千萬?從瑞士的租屋合約看台灣居住議題 (瑞士)

2022-11-12

作者 顏敏如 (瑞士)

有一天早上和朋友走過高雄市國民市場旁的一條巷子,朋友突然指著一間房子說:「信不信,這間三層樓的要賣一千多萬!」

我快快投上一瞥,通常是當做客廳的空間,暗沈沈的,不但建築格局讓它顯得暗,座落在巷子內的窄路旁,更不容易捕捉陽光。抬頭看看那獨棟獨戶的透天厝,和許多台灣房子一樣,窗戶緊閉,運轉著的冷氣機正滴水。外牆是一道道水和灰塵相交混合的痕跡,活像是畫了眼線的女人正哭泣。可以想像的是,這房子所有中間和後段的房間與空間,都是陰暗的。而有窗的前段,也只能透進有限的陽光。

隔壁鄰居屋前有個麵攤子,只開了一半的鐵門內應該有幾張可讓人坐著切小菜吃麵的木桌椅。再隔壁是個機車修理店,地面上有一大片污漬,一個男人正拿著上沿缺了一塊、污黑得幾乎看不出原色的粉紅塑膠盆給機車放油。這一排都是三樓透天,怕不有30年以上的屋齡,而且都看起來令人「倒胃口」,竟然每間要價上千萬!這是虛擬的,「喊」出來的價錢,但實際的價值呢?人們當真就這麼肆無忌憚地騙人,也願意自欺欺人地被騙?

房子是買來賣的,爛或舊何必在意?

台灣的買房議題,歸根究底,非關經濟條件,也無關社會壓力,而是文化慣性使然。買了房子才算得上長大成人,才是有出息,這思維一代傳一代,少有人質疑。不論大小,不管新舊,人生的意義就是要爭取一棟房子在自己名下,至於品質,以後再說。

上述的三層陰暗老屋能開價上千萬,原因有二。一是透天厝,可以有自己的土地,彰顯完全自主;二是在市場旁,生活機能好,也方便開店做生意。

在台灣,買房是沒有起跑點、也不需要發號施令的全民無底線運動。人生的三大階段就是讀書、買房、養老,其中再夾雜著出國旅遊、吃美食、喝咖啡。雖說得刻薄,卻不過於偏離。讀書是為了買房,買房是為了養老,這是台灣島的美麗與幸福。可惜地球上不是只有一個台灣島,美麗與幸福恐怕也只是假象。

台灣的房價似乎不在物價與民生的計算範圍之內,是個獨尊的領域,極少波動,也幾乎只往上漲。只上不下曲線所顯示的內在具體操作,人人咒罵,卻也人人參與。全力衝刺後買下住房,下一步思考的是如何在10年、20年後再出售,而且必須是划算地再出售。

當買與賣之間只剩下旅遊與咖啡時,房子就只會越住越舊,越舊越爛。這也無妨,因為一開始買房就已是賣舊買新的第一步驟。於是台灣老舊醜陋的房子集中在某幾區,讓較低收入者努力半生去撿拾,有能力購得新區的光鮮房,就是第二次的成功人生,也是高收入者的第三、第四或第五間房。如此循環不已,土地越來越少,買新房棄舊屋卻永不停止。而整批舊屋拆除重建的速度不能回應需求,都更計劃往往讓人疑惑,所以才能房子明明住舊了,還可以不虧反賺地搬往新屋。

在這「階段性購屋」和「不虧反賺住新屋」現象背後,正是把年輕人熱情磨滅、只想勝利購屋,卻不敢或不願放開手腳尋找他種人生的殘廢現實。有些人甚至過勞、憂鬱,在勝利新屋裡爭吵、怨恨、負債、體弱地渡過一生。

不願修繕、不願翻新,住得陰暗痛苦也沒差別

除了棄舊屋追新屋的文化傳統之外,台灣似乎還有種「房屋遺傳病」,也就是,通常只在房屋機能或結構敗壞或嚴重妨礙正常生活時,才會請人修繕。人人知道買車要養車,卻極少人用心於買房也應該要養房。亞熱帶海島氣候在建材上原本就更需要考究,建商卻會因此發不了橫財,而小人物們則更加痛切隱忍。

若再加上用完即丟的習慣,有誰願意存錢而每隔一段時間重新粉刷裝修自己日夜操勞,四處借貸,好不容易才拼來的四面牆一片地?如果淺木色地板、開放空間、鵝黃燈光、大片玻璃窗,令人感覺舒暢願意久留,為什麼許多人家裡是深藍黑的「大理石」地板、深棕色櫥櫃、暗色沙發、大面積的奇形「原木」桌,加上右牆角的腳踏車,以及披在左牆角眾多空盒子上再也收不進衣櫥裡的衣物呢?「換間大點的房子就好了」應該是許多人的盤算,有誰想到,從地攤上或大賣場裡買來的,不一定需要的便宜貨,其實是房子的癌細胞?

有良好品質的居所實在太重要,因為它能安頓人的身心。台灣人對房子的瘋狂追求,除了是身份象徵之外,也把房子看成是可投資的商品,所以對待房子的態度和房子之於人的意義,兩者之間差距甚大。

瑞士的周圍環境簡潔舒適,建築物的品質良好,管理制度完善,裡面的設備可能在固定時間集體換新,或同時油漆社區內每棟建築的外牆。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租房子的瑞士人,還是非常堅持居住品質

我長居的瑞士,當地人看待住房的態度普遍和台灣人相反。他們買房的年齡是45到50歲之間,一旦買了便住到離世,一輩子付房貸,只有少數人有能力買第二間房。他們每隔5年、10年便傷筋動骨地裝飾修繕住所,換地板、換門窗、粉刷內外牆、做新廚房或浴室、更換暖氣設備,變更不同色系的傢俱、寢具、飲食用具、櫥櫃。台灣人聚一起總喜歡談房價,瑞士人卻是談怎麼改裝住房。由於裝修房子的費用可以抵稅,所以水、電、土木、油漆、裝潢、園藝人員永遠忙不過來,技職生也容易找到實習工作。瑞士人買房前要工作數十年才能存夠頭期款,買房後把家安頓得適情適性。

台灣人聚一起總喜歡談房價,瑞士人卻是談怎麼改裝住房。圖為瑞士住家的客廳與臥房。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Die Schweiz ist ein Mietland,瑞士是個租房國家!一直以來瑞士住房自有率只約30%,近年提高至40%左右,主要原因之一是房貸利息不到2%,而存款是負利率,也就是在銀行存款不但得不到利息,每年還得付給銀行「保管費」!瑞士人租房的意願高,因為有完善的租房制度,較能避免無端被趕出家門的窘境。不像台灣人愛把陽台打掉擴充成房間出租,房客只能委身一隅,隨時準備無家可歸。有房者或因經濟受創住房遭法拍,或因棄舊換新可倒賺一筆而強迫房客搬離。瑞士的出租者通常是建築公司、保險公司、大企業,甚至是退休基金的轉投資,這就大大增加了穩定性與可靠性。出租者蓋建一整個社區的出租樓,建築物的品質良好,管理制度完善,裡面的設備可能在固定時間集體換新,或同時油漆社區內每棟建築的外牆。這些措施就是修繕、保護觀念的具體呈現。數十年租房過日子的瑞士人比比皆是,更何況有房客保護協會做後盾,協會調解租屋糾紛、協助租戶讀懂合同、計算調漲的租金是否合理、評估出租者的信譽,必要時幫忙寫訴狀、找律師,租房風險降至最低。

瑞士人租房的意願高,因為有完善的租房制度,較能避免無端被趕出家門的窘境。圖為瑞士住家工作室一隅。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瑞士城裡黃金地段的房價,當然比城市外圍小鎮上的高。例如蘇黎世精華地, 1896年蓋的三房租金約7萬6千台幣,市郊1952年落成、約15坪的房租,可以是4萬5千台幣。

瑞士中部觀光城琉森(Luzern)的情形又如何?一個距離琉森火車站及名錶商店雲集不到10分鐘車程的租房住宅區,周圍環境包括游泳池、迷你高爾夫球場、排球場以及露營區,每間住所約28坪,包括一間臥室、一間工作室、一間客廳,廚房和餐廳相連接,還有一間可自行決定是否要自己安裝洗衣機的衛浴(出租者提供公共洗衣機與晾衣場),一個陽台,每月租金約5萬4千台幣(包括水、電及暖氣費)。

瑞士住宅區旁的琉森湖畔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馳名世界的琉森交通博物館就在住宅區旁。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合約鉅細靡遺,所有該做不該做的都寫進去

在瑞士,一份承租合約可以長達15頁,內容鉅細靡遺,規定房客可以做及不可以做的事項,其中包括丟棄垃圾的時間與地點、公用大門必須上鎖的時間,只有09:00~12:00以及14:00~19:00可以練習或演奏樂器,22:00~07:00不可使用公共或自己的洗衣機等等。合約中不可做的部份事項包括:

.不可在陽台、窗口拍打腳墊、地毯
.不可在陽台、窗口餵鳥
.若在陽台上放置櫥櫃、家電,不可高於欄杆。若要加設擋風裝置,必須取得出租者的同意。
.不可讓寵物四處竄走
.不可在屋裡晾衣(濕氣會損壞建築物)
.不可在浴室、廁所、廚房傾倒流質垃圾
.不可騎自行車、摩托車穿越草坪、花壇、行人道
.不可在陽台、屋頂和外牆安裝天線或圓盤(小耳朵)
.不可在訪客停車處停車

原則是,你希望鄰居怎麼對待你,你就應該怎麼對待鄰居!

合約内説明,不可在陽台、窗口拍打腳墊、地毯,或在浴室、廁所、廚房傾倒流質垃圾。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合約中還會提到有關飼養寵物的規定:

.只要數量不超過一般常態,可以不經出租者允許而飼養小型動物,如,倉鼠、迷你兔、金絲雀、觀賞魚等。
.飼養較大型的寵物,如,貓、狗、鸚鵡、蛇等,必須有出租者的同意書。
.承租者因某些特定原因而不可飼養時,出租者會以最多兩次掛號信警告,三個月內若承租者仍不改進,則不可繼續飼養。

瑞士的租屋合約可長達15頁,内容鉅細靡遺,房客可以做及不可以做的事項都寫在其中。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合約中,還有其它這些出租方與承租方應注意的事項:

.承租的物件損壞時,承租方必須立即通知出租方修理。因拖延而導致的損失,由承租方承擔。
.出租方的修繕工作必須在動工前一個月通知承租方,可導致改變部份合約內容的較大工程,動工前4個月必須通知租戶。
.小物件的修理必須由專業人員執行,修理費由租戶自付。若費用超過300瑞朗(約9,300台幣),可和出租方商量付款辦法。
.付房租的手續費由租戶支付。若不繳房租,每接一次催繳信,承租者必須加付20瑞朗(約620台幣),必須加付出租者所付的郵資,以及加付5%的租金年息。
.若租期到了而不續租,承租方必須在3個月前以掛號信通知出租方,信中要有全部承租人的簽名。若是一個家庭,必須有父母雙方的簽名。
.承租者若要在合約期滿前遷出,必須付完合約終止期限的租金。出租方因此而必須刊登廣告尋找下一個房客時,廣告費則由要提前遷出的承租者負擔。
.若承租方提早遷出並同時介紹下個房客,必須至少一個月前通知,以便出租者有足夠時間評估下個房客,確認下個租戶會依約租房並有付款能力。
.搬離前,所租住處的清潔程度必須回到租屋時的狀態。地毯、壁爐的煙囪必須由專業的清潔公司執行。洗碗機、洗衣機、烘乾機必須出示不超過兩個月清潔公司帳單的複本。

搬離前,所租住處的清潔程度必須回到租屋時的狀態。洗碗機、洗衣機、烘乾機必須出示不超過兩個月清潔公司帳單的複本。圖為瑞士住家廚房及餐廳。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以上還只是合約的一小部份。另外,房子火險是種強迫險,即使住房不屬於自己,住公寓的人也必須自己投保。值得一提的是,每個住房必定配有約1.8坪的儲藏室,但不特別計價,也不特別寫出。如同躲避空襲的空間,儲物空間也是瑞士任何房子必定有的設置,有些在地下室,有些在頂樓,有些兩處都有。許多台灣公寓大樓的公設比例太高,除了滿足淺薄的奢華感,沒有實質意義,不如修改建築規章,強迫預留儲物間,可供堆疊一時用不上的雜物,讓住房變得整潔舒適,讓人們願意回家而不需要長時間在外駐留,也或許可因此而節省能源。

左圖:每戶都有的地下室儲物間。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中圖:公寓地下室。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右圖:家中走道。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為大家訂一個公平的住房條件

「住」是人生大事,但不是只有買房才能解決。如果台灣人能有勇氣去除文化遺毒,不以房價高低做為身份象徵,也不把住房看成是投資對象,並且整理出公平合理的租房條件,必定能鬆綁年輕人的買房壓力。因壓力而導致的憂鬱或誘發精神官能症的比例,以及少了壓力後對於創新的膽識與因失敗而糾正、而成功(或仍不成功)的比例可以是多少,專家們不妨精算,並以數字量化,讓一般人看得懂。

你或許認為,我有錢,買多少房是我的事?不!多買自己不需要住的房子時,就有破壞社會居住公平的嫌疑。如同騎機車戴安全帽的議題,過去認為,頭是我的,我有自主權不是嗎?不!因沒戴安全帽而受傷或死亡所牽連出來的社會成本,要比因戴帽而免除受傷或死亡的成本多太多。

瑞士人認為,租金只要不超過薪水的四分之一(最多不可超過三分之一),便是可以接受的範圍,台灣不妨參考。合理的住房政策不一定能導致國富民強,但一定會增加快樂的國民。


此篇文章於2020年4月22日發表在台灣天下獨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