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剛 (意大利/台灣)

霍剛1932年7月23日出生於中華民國南京市,本名霍學剛,字柔存。抗戰時期,霍家移居重慶,然後父親過世又搬回南京與祖父一起生活。祖父霍銳是著名的書法家,耳濡目染下,霍剛不止練就了一手好字,也喜歡畫畫,奠定了日後的繪畫基礎。他曾表示自己10多歲便立志當畫家。1947年,他進入南京國民革命軍遺族學校,當時的美術教師為俞士銓先生,以西洋的「倍數比例」方法教靜物寫生,使他開始了解初步的寫生原則和透視原理。
1949年,隨著學校300多位師生來到臺灣。

1965年,霍剛首次和「藝術中心畫廊」(Galleria Artecentro)合作,後來共舉辦超過數十次個展,他與畫廊負責人Fiorella la Lumia結緣,彼此間是工作夥伴,也是朋友。畫廊廣泛推介他參加美術館的聯展,以及參加競獎,積累藝術家的展歷。在歐洲期間,霍剛是歐洲華文作家協會會員,他的作品以點、線、面為造型元素,畫裡也有很多短線、長線、琴弦等符號,與他喜歡音樂有所關連。從1950年代的超現實主義風格,到1970年代受西方藝術概念影響,逐漸轉向幾何硬邊的創作形式發展,結合東方書法、金石印刻等創作元素,以極簡、富有詩意的視覺語言發展出個人特有的東方抒情抽象。從臺灣走向歐洲,他的創作伴隨著現代美術發展各個階段歷程,看似抽象的幾何圖形,實則蘊含了中西文化傳統與藝術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