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華文作家協會 部落格

下了飛機,我跟著人群朝向入境關口走,不知怎的,總覺得那道走廊好長好長。我大步地走著走著,眼前突然出現了一道風景,讓我馬上精神抖擻起來,順着大玻璃牆看去,只見樓下的候機室燈火熒熒,除了琳琅滿目的商店外,還設置了很多餐廳,優雅的人士在青綠的棕榈樹下用餐,精緻的餐具,燈紅酒綠,讓人目不暇給。不遠處還有我久仰的印地安的圖騰和雕像陪襯著,好休憩的畫面啊!此刻的寬敞的航廈,對於馬上入境的我,瞬間添增了幾分古樸的藝術氣氛,非常吸睛。

首次讀到北歐神話,就給它迷住了,覺得它的內容比地中海文化所產生的希臘神話更為豐富,更顯得激昂悲壯。日後深入研究,發現北歐神話對西洋文學和藝術有深遠的影響,有如根莖相連。

華僑救國聯合總會113年海外華文著述獎揭曉,恭喜本協會前會長麥勝梅及知名詩人方明,分獲文藝創作獎項散文類佳作。協會對二位的成就表示熱烈祝賀!

幾年前,歐華作協打算去魏瑪拜訪"李斯特故居",曾問我是否對其人其事感興趣。我想怎夢不感興趣。這些年,動輒便與李斯特撞個滿懷。記得讀李嵐清所撰《音樂 藝術 人生》,書中多次提及這位匈牙利作曲家,對之的景仰之情,流於筆端。病重的父親,在言語尚能自由交流的歲月裡,每每聊起音樂,講到李斯特,也會忘了病痛般,讓手指在病榻上揮舞,仿佛那是無鍵的琴,可以盡興彈奏《匈牙利狂想曲》。

詩歌顯然是由人類最早的圖騰崇拜咒語和對神的讚賞、頌楊、恐懼、祈求等口頭表達中的一些具有節奏性的表達形式演化而來的文學樣式。是人們剔除一般語言中的非核心部分,以最精簡語言短句形式所構成的思維成果的表達形式。因此我們可以說,詩歌是文學表達諸多方式中最接近人們心靈感受的精煉表達方式。

廟院鐘聲》或《暮鼓晨鐘》,在中國文字的情意境表達中,散播一股清幽肅穆的意象氛圍;而《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則敲出隱於遊子張繼心門之內的一絲愁緒。同樣是借鐘聲來敘事寓意,倒也令我聯想起瑞士當代幽諷詩人賦嵐詞‧何樂(Franz Hohler)發表於1988年那首題為《感觸》(Gefuehl)的詩來,頗具先天下之憂而憂的警世意味:

初秋的巴黎清爽料峭,所有建築物在輕寒的氤氳裡凝聚著恒常的冷峻,乍晴穹蒼彷彿在濃霾的雲間睜開眼眸,讓陽光跳躍出絲絲微暖,那是一種期待的喜悅,在開始有些肅寂的行人道上睥睨著自己乾削的影子,悠閒掃著窸窣落葉,有種既親切又宛如進入時光隧道凍結之感覺。

訂閱部落格最新文章